查看原文
其他

孙悟空如何治愈自己的“精神内耗”?

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-11-06



邪恶悟空

捶唐僧一顿,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?

使不得!一日为师,终身叫“爸爸”,请冷静!

善良悟空


从五行山中获救,到打死六耳猕猴,这期间,孙悟空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困扰和精神内耗。

什么是精神内耗?有学者研究认为,精神内耗就是个人因注意偏差、思维困扰、感受与理智冲突,体验到的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。

简单地理解,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,有两个正反观点,甚至多种观点的小人儿,坐在你的大脑中开会,观点碰撞交锋,吵嚷得乱七八糟,让你的精神和心理饱受痛苦与煎熬。

拜唐僧为师的孙悟空,就出现了这种精神内耗。

困囚五行山五百年,孙悟空狂野叛逆的个性并没有完全根除。只是当时出于对自由的向往,出于对紧箍咒的畏惧,才不得不向唐僧低头,陪他取经。

如果说,在五行山是孙悟空“在监服刑”,那么陪同唐僧取经,就是孙悟空“监外服刑”。

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,看似获得了自由,其实就像是被安装了远程定位和电子镣铐,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监控和束缚。

孙悟空遇到唐僧由感激,慢慢地变得厌烦、暴躁,曾冒出脱离队伍,痛揍唐僧的想法,这都是孙悟空的“精神演绎”。

《西游记》作者吴承恩还通过双重人格的艺术手法,展现孙悟空的精神内耗。

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七回:“真行者落伽山诉苦,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”,这里的假行者,也就是后来的六耳猕猴,是孙悟空的邪恶人格,或者说是“猴格”,为了方便理解,且称之为邪恶人格六耳猕猴。

孙悟空从三星洞毕业,回到花果山,与牛魔王、独角鬼王等这些“黑社会”头目混迹的日子,罪行累累,龙宫夺宝、地府销毁户籍、大闹天宫等一系列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,都是在邪恶人格的支配下造的孽。

当时,如来佛祖把孙悟空收押在五行山下,只是拘束了他的邪恶人格,并不能给予清除。

所谓,外邪易诛,心魔难伏。

孙悟空要想完全回归善良正义,需要自我净化。

解决孙悟空邪恶人格的方法,就是通过“西天取经”的历练,让善良与邪恶对峙角逐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孙悟空

   善良人格与邪恶人格交锋  孙悟空:脑阔儿疼,烦死了 


《西游记》总共一百回,其中前五十八回,唐僧与孙悟空的相处,有三次激烈矛盾。

第十四回“心猿归正,六贼无踪”,这是唐僧解救孙悟空后,遇到的第一场麻烦,也是孙悟空善良人格与邪恶人格的首次交锋。

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,是普通凡人,与唐僧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。

莫说出家人不能杀人,就是普通人也不能杀人。

他们六个虽是强盗,但是能剥夺他们生命权的只有法律。你擅自杀了他,和强盗恶贼有何区别?

长期被邪恶人格支配的孙悟空出于弱肉强食的惯性,随手杀了六人。他不但没有愧疚,反而洋洋得意。

当唐僧指责孙悟空时,两人发生了口角争执。孙悟空甩帽飞走,脱离了取经队伍。

孙悟空返回花果山途中,到东海喝闷酒。东海龙王以《圯(yí)桥进履》的历史故事,劝导孙悟空。

这时,孙悟空听到张良敬孝黄石公的故事,联想到唐僧对自己的解救恩情,不由得善念生发,于是重回取经队伍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唐僧解救孙悟空

这是孙悟空参加取经工作后,善良人格第一次被唤醒。在一番心理斗争中,在东海龙王的助攻下,孙悟空的善良人格战胜了邪恶人格。

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,原著标题是“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”。

这一次矛盾,其实不赖孙悟空。全是因为唐僧凡胎肉眼,中了白骨精的离间计。

孙悟空先后打死的村姑、婆婆、公公,都是白骨精幻化的。

唐僧误认为是凡人,认定孙悟空在杀生,于是以蓄意杀人罪,开除了孙悟空。

孙悟空回到花果山,却陷入“精神内耗”,没法再回到原来的自由生活。

善良人格提醒孙悟空,找个台阶,回到取经队伍吧。

邪恶人格提醒孙悟空,唐和尚庸才一个,不值得拥护,还是占山称王快活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孙悟空截图

在这种剧烈的精神内耗中,孙悟空等来了“台阶”。

唐僧遇难宝象国,猪八戒、沙僧加上白龙马都不是奎木狼的对手。

白龙马向猪八戒建议,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孙悟空归队,收服妖怪。

白龙马当时说了一句话,是对孙悟空善良人格的最高褒奖。他说:“大师兄孙悟空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,你见了他,且莫说师父有难,只说师父想你哩。”

猪八戒按照白龙马提供的建议,请回了孙悟空。

这一次,孙悟空的善良人格再次战胜了邪恶狂野人格。

从孙悟空与奎木狼的对话中,也能体现。

《西游记》原文:

那怪道:“你好不丈夫啊!既受了师父赶逐,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!”


行者道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


理性认知中的忠孝、仁义、宽和思想,战胜了孙悟空精神斗争中狂野任性。

   孙悟空邪恶人格空前激化 “我老孙狠起来,连师父都揍”


第五十六回“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”中,孙悟空又杀了几个强盗。最让唐僧价值观崩溃的是,孙悟空杀了房东的儿子小杨。

当时,唐僧师徒在一位杨姓人家借宿,发现老杨的儿子小杨是混黑社会的,多次参与打家劫舍、杀人放火等刑事案件。

老杨一家人都知道小杨是在逃嫌犯,顾念小杨是家中独苗,选择包庇纵容,没有揭发举报。

孙悟空得知白天遇到的劫匪,其中就有小杨,气不打一处来。

孙悟空的邪恶人格涌现,割了劫匪小杨的首级。

唐僧认为这不能原谅。

一是老杨给唐僧师徒提供了住宿便利,且老杨夫妇及儿媳都是善良的,在识破小杨夜谋唐僧的计划后,还第一时间通风报信。从这一点看,老杨是唐僧师徒的恩人,悟空杀了恩人之子,有恩将仇报之嫌。

二是小杨的犯罪情况,应该有司法机关调查审判,其他人不可裁夺。

在本章回,作者吴承恩用了一句定场诗“心有凶狂丹不熟,神无定位道难成”。

其意是指,孙悟空邪恶人格没有根除,精神内耗严重,心神不定,无法修成正果。

唐僧不得不念紧箍儿咒,这次刺激了孙悟空的精神内耗外溢。从原来脑海中“两个小人干架”,直接外溢演化为邪恶人格六耳猕猴。

“这下,胖揍唐僧一顿,总没人说我欺师灭祖了吧!”

《西游记》原文:
行者变了脸,发怒生嗔,喝骂长老道:“你这个狠心的泼秃,十分贱我!”轮铁棒,丢了磁杯,望长老脊背上砑(yà)了一下,那长老昏晕在地,不能言语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》真假孙悟空

孙悟空的邪恶人格狠起来,把唐僧干了个半身不遂。

之后,孙悟空的善良人格与邪恶人格展开了较量。他们俩假模假样地打到观音菩萨办公室、天庭、龙宫、地府、如来佛祖办公室。

吴承恩在那一章回用的标题是“二心搅乱大乾坤”,即点明这是猴子的“心理斗争”。

说白了,都是孙悟空“自我加戏,精神内耗”。

  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   意味着清除了“心魔”


当时天上地下,给孙悟空做了各种鉴定。托塔天王用照妖镜拍了CT,居然发现“假悟空”内部结构与“真悟空”一样。

观音鉴定了“金箍”,龙王鉴定了“金箍棒”,就连这些文玩古董,仿造得都跟真的一样,像观音、龙王这样的专家,都分辨不出真假。

当然啦,同是一个孙悟空,只不过两重人格,你怎么分辨得出?

地藏王菩萨的谛听兽通过测谎仪,发现了端倪。但是它知道说破孙悟空的小心思,肯定又会掀起一场地府动乱。

谛听“甩锅”给大领导如来。

如来一眼看出这里的猫腻儿,对大众道:“汝等俱是一心,且看二心竞斗而来。”

如来没有揭穿孙悟空是两重人格互撕,也没有说孙悟空是精神内耗。

而是顺着真假悟空打斗,编了一个故事。

如来告诉吃瓜看戏的罗汉、菩萨们,这个假悟空是个新物种,叫六耳猕猴。这家伙的模仿能力强,打伤唐僧的是它,不是孙悟空。

如来定调,等于宣告三界,孙悟空还是好同志,保护唐僧取经,少不了他。

孙悟空看到被如来收服的六耳猕猴,二话没说,一棒打死。

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,在众人眼里是打死新物种妖精,而在自己心里和如来眼里,打死的却是邪恶人格。

孙悟空此举,也是向如来表明心迹,从此回归正义善良,再也不会被邪恶冲昏头脑。

而作者吴承恩在本章回用的定场诗,说“神归心舍禅方定,六识祛降丹自成”。

至此表明,孙悟空完成了从邪恶野性到正义善良的回归,治愈了自己的“精神内耗”。

《西游记》后面的四十多回,再也没有出现过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矛盾,说明孙悟空已经完成自我野性的驯化,向着善良正义的方向前行。

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孙悟空形象

对于当前的生活、工作,这样不满,那样不顺,抱怨过去,埋怨当下,陷入纠结时,就会自我加戏,自己脑海中导演出一场场子虚乌有的精神斗争。

这既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,也不利于身心健康。长此已久,累积成精神压力、心理负担,会出现抑郁、焦虑、狂躁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状。

治愈“精神内耗”的方法,就是树立一个积极的、正能量的目标,然后忙碌地、努力地完成它,实现它。

在这个过程当中,就会像孙悟空一样实现精神淬炼:摄伏“心魔”,成就正果。

作者:刘浩
配图:央视版《西游记》电视剧截图
参考资料:明代吴承恩《西游记》、张振国《<西游记>“六耳猕猴”意象的文化与心理学阐释》
编辑:韩娇娇
责编:彭大伟


年少只爱林黛玉,中年方懂宝钗难


在这部最高雅的名著里,她是“土味天花板”


唐僧师徒是怎样应对“凡尔赛”的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